推荐: pubg加速器 谷歌空间 steam官网加速器 steam促销
如果福尔摩斯出生在现在,那他一定是一位黑客。
现代社会,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是量产、均一的流水线产品。于是最体现个人特色、或者说暴露隐私的东西,也从“着装、道具”变成了“随身电子产品”。
比如常见的“手机号”,一旦暴露就会引来无数的推销电话与短信。手机连接着的互联网,上面也存在无数对坏人来说颇为“有用” 的信息。
储存在手机中的用户位置、年龄、性别、照片等信息,显然不能够随便公开。但电信诈骗犯,就会利用这些信息、假装用户骗取亲戚朋友钱财。
就算不做坏事,也不应该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。这种观点,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共识。
但这些包含大量隐私的数据,却早就成为了科技公司“大数据”,被他们毫无顾忌地滥用。
隐私数据构成了“大数据时代”
腾讯的CEO马化腾,很多年前接受采访时,他为了向对方说明腾讯的价值,声称“腾讯拥有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到大的照片,甚至可以预测他们老后的样子”。
如果想知道你的一切?只要攻破你的QQ、微信账号就可以
然后,支撑科技公司的软件,几乎都存在各种BUG与漏洞。隐私被搬到了网上,就不可避免地让数据泄露变多。这些科技企业,曾经一厢情愿地认为用户不在乎风险。
比如百度的老总李彦宏,就曾经在2018年说“中国用户,很多时候愿意用隐私来换便捷”, 引起许多人的批评。
百度老总李彦宏
这笔“用隐私换方便”的交易,从一开始就有问题——
大家都明白,做买卖要明码标价,不能先把东西塞到客户手上,再开一个天价。然而多数用户使用各种网络软件或服务时,并不知道自己将要提供多少隐私。
根据《新京报》的调查,7成用户认为“隐私换方便”的现状,是因为科技公司一开始就没给用户选择权。
新京报:多数用户认为网络平台没有保护好个人的隐私
让用户放不下心的数据滥用,已经发展到非常夸张的地步。最近就有用户发现,用淘宝APP搜索“八块腹肌”这几个字,某些手机摄像头会自动弹出。
因为APP在后台调用前摄像头时摄像头会自动弹出,所以这些手机成了“隐私窃取检测神器”。
“互联网圈地”,让全世界陷入隐私危机
靠隐私赚钱,滥用客户数据,并不是国内专有的风气。不如说正相反,互联网圈地过程中的数据滥用,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。
可能有人觉得外国大公司规章严明,可以放心把数据交给他们。但现实情况,一点也不叫人乐观。
比如 “世界最能赚钱”的社交服务Facebook(脸书),就一直在做和中国同行差不多的事。
很久以前,脸书APP就实践并推广读取手机通讯录、群发注册邀请的“增长经验”。为那些肆意读取通讯录的流氓软件,立了一个坏榜样。
同时脸书老总,也就是扎克伯格本人,却不相信科技产品足够安全。在某张照片里,网友发现,扎克伯格把苹果电脑的摄像头,用胶布封住了。
扎克伯格敢用苹果公司的笔记本,却不相信苹果公司的系统与软件。
虽然扎克伯格对自己的隐私很用心,但这位老板对用户的隐私却毫不关心。
2018年,FaceBook被发现在没有取得用户授权的前提下,擅自把上千万的用户数据,发给了合作公司。事件发生后,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口诛笔伐。
滥用数据后果可以很严重,最糟糕的情况下,相关数据还会被第三方黑客攻破,泄露到网上。这些年来的各种事件,也教给我们一件事,就是当漏洞被修补时,我们才知道泄露了多少隐私。
早该管的事,终于有人管了
普遍存在的数据滥用与隐私泄露,已经引起了大范围的反弹与不满。不但有大量新闻媒体持续跟进。社会团体与政府,也开始了影响与干预。比如欧盟,就通过了多项隐私保护法案。
2018年4月,知乎突然出现隐私声明,就是为了遵守“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(GDPR)”
释然隐私保护相关法律,已经逐渐变得完善。但目前,许多科技公司的隐私声明,依然是“不同意就不让用”的霸王条款。隐私数据被滥用的状况,并没有根本的改善。
毕竟客观来说,实现某些功能,比如手机游戏检测作弊,确实需要读取位置、机型等个人数据。
而且,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多数用户也没办法潇洒地弃用网络服务。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在不舍弃方便的同时,重新保护好隐私呢?
把隐私的钥匙,送回给用户
最近的科技公司产品的动向,可以为我们指出一条道路。然后他们的做法也不约而同地把管理隐私的权力,重新交回到用户手里。
为了守住“用户登录”这第一道大门,科技公司开始加强登陆系统。因为很多用户,在不同网站使用同一套密码,就算有MD5加盐加密这种手段防护,但依然不够安全。
MD5加盐的核心,就是“千万不要明文存储密码”
于是包括Steam、苹果在内,许多在线服务开始支持基于个人设备的二次验证,并发布了相关工具。
Steam手机客户端,可以作为登陆令牌使用(来自OurPlay)
保护数据安全,另一项做法,就是让企业一开始就不索取那么多。
科技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原因,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优化服务。最近谷歌公布了一项机器学习技术,可以让“用户设备自己分析数据,并相互分享加密训练结果”。
既然隐私信息本身,从一开始就没传到中央服务器,那么接下来,自然也没有东西可泄露。
谷歌的联合学习(Federated learning)
但如果科技公司不守规则,依然要偷看怎么办?针对这种情况,还出现了工具帮用户“提供假信息”。
2019年6月,苹果推出了“苹果第三方登录”。这项服务,发送给商家的是随机生成的一次性邮箱,避免了垃圾邮件骚扰。
这些年来,在隐私保护领域一直都很积极的火狐。 在2019年6月25日,也推出了伪装服务Track THIS。帮助用户生成虚假的浏览历史,欺骗在线广告商。
这项服务会帮你打开上百个标签页,假装世界领袖、商业巨贾……
可以看到,虽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,个人信息滥用,制造了隐私危机。但新出现的法律规范,与新技术工具,也能够帮人们重新掌握自己的隐私。
本篇文章就先到这里。对互联网隐私这个话题,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,欢迎留言评论。